洗洗更健康盘点妇科炎症的七大误区90%的女生都被坑过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时间:2019-09-17 20:02:57  阅读:6362+ 作者:责任编辑NO。邓安翔0215

本文作者:陈燕丨华北理工大学隶属医院 妇科主任医师

女人朋友常受妇科炎症困扰,如同一不小心就会被盯上。为了和妇科炎症斗智斗勇,自行买了许多洗液,或许自行吃一些抗生素,亦或是相信闺蜜们的一些偏方。可是这些办法真的有用吗?哪些是科学的,哪些或许是过错的知道?下面让咱们一同进入科学知道妇科炎症的“拨乱兴治”时刻。

误区1:没有性生活就不会得妇科炎症

咱们先来看看,为什么会发作妇科炎症:其一,女人的外阴、阴道与尿道、肛门相邻,简单遭到外界病原体的污染而发作炎症;其二,阴道中自身就旅居着品种繁复的微生物,正常状况下,这些微生物与阴道坚持动态平衡,不会致病,可是在临产、经期、流产、各种宫腔操作以及抵抗力下降时,阴道平衡或许会被打破,导致炎症的发作。

由此可见,引起妇科炎症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性生活。即便没有性生活,日常也需留意个人卫生和护理,否则也有或许得妇科炎症。当然,性生活也或许导致一些炎症发作,如滴虫性阴道炎就会通过性传播。

误区2:过度清洗外阴和阴道

有些女人朋友过于留意个人卫生,每天用香皂、沐浴液,乃至运用具有灭菌功用的洗剂清洗外阴,乃至进行阴道灌洗。香皂、沐浴液等清洁物品大多是碱性的,会损坏阴道的弱酸性环境,使得阴道内有利的乳酸杆菌受按捺,而其他细菌过度成长,损坏阴道的自洁功用,还可导致外界病原体侵略,形成感染。

那么,怎么正确清洗呢?假如没有外阴瘙痒等不适状况,健康女人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,就能够到达清洁的作用。

误区3:“痒痒”我忍着,多洗洗就会好

有些女人即便呈现了外阴瘙痒、阴道分泌物多、异味等状况,出于各种原因不去看医师,以为多用清水洗洗就会好。但其实,当呈现了不适症状,大多是现已发作了感染,清水冲刷往往起不到缓解作用,此刻主张您及时就医,医师会根据您病况的严峻程度,辅导用药以及怎么清洗。

误区4:既然是炎症,自己买抗生素用就行了

许多女人以为妇科炎症不是什么大病,或许有些人羞于就医,就自行购买抗生素药物运用,这是十分不可取的!

妇科炎症也分品种,不同炎症的用药或许截然不同,比方萎缩性阴道炎的医治要添加阴道黏膜的屏障作用,滴虫性阴道炎要抗滴虫医治,而霉菌性阴道炎则需求抗真菌医治。

盲目乱用抗生素,不只医治作用欠佳,还会使病菌耐药,或许会按捺阴道有利菌的成长,损坏正常阴道弱酸性环境,致使有害菌肆无忌惮地成长。

所以,必定不要自行运用抗生素,呈现问题,请到正规医院进行查看,在医师的辅导下用药。

误区5:多喝酸奶、吃益生菌对防治阴道炎有用

许多女人也知道,乳杆菌对保持正常的阴道微环境有利,而酸奶、益生菌都含有乳杆菌。所以有些人天经地义的以为,多喝酸奶能防治阴道炎。这是毫无根据的过错观点。

乳杆菌有许多类型,育龄女人的阴道以弯曲乳杆菌、加塞乳杆菌、慵懒乳杆菌和詹氏乳杆菌最多见,除此之外,还有相对较少数的阴道乳杆菌、干酪乳杆菌、阴部乳杆菌、德氏乳杆菌、发酵乳杆菌等。

而酸奶中常见的有利菌包含保加利亚乳杆菌、嗜酸乳杆菌、双歧杆菌、嗜热链球菌。这些菌群和阴道中的有利菌并不相同。

而益生菌需在人体内定植才有用,也就是说,这些外来的益生菌要能够在阴道中留下来,而且和体内的菌群调和同处才能够。

无论是喝酸奶仍是吃益生菌,都是通过消化道,而非阴道,无法定值在阴道。不过,假如真的存在阴道菌群失调,能够在医师的辅导下运用外用的益生菌制剂,可是在正常状况下,不主张运用益生菌来防备炎症。

误区6:呈现宫颈溃烂、盆腔积液,必定是得了妇科炎症

有些女人做妇科查体发现宫颈溃烂,吓得不得了。实际上宫颈溃烂是一种生理性改动,在生育年纪很常见,在排除了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之后,假如没有白带多、异味等状况,无需特别重视。

还有一些女人做超声查看,提示盆腔积液,也会很严重。其实,在月经前后、排卵后,女人盆腔呈现少数液体是正常现象,并不是炎症。假如没有显着的腰腹痛,就不必严重。

误区7:天天运用护垫,而不是勤换洗内裤

不少女人朋友喜爱天天用护垫,以为既卫生,又能够免除清洗内裤的费事,其实否则。卫生护垫和卫生巾一般透气性欠安,在月经期短时刻使用的确供给了便利,可是假如长期运用或许替换不及时,特别简单诱发外阴炎或阴道炎。外阴方位特别,女人有必要养成常常清洗的习气,一起必定要勤换洗内裤,方可削减妇科炎症的发作。

看了以上几点常见误区,是不是您对妇科炎症的知道更进了一步?最终提醒您:记住平常多训练,添加机体的抵抗力,以防备炎症的发作。假如呈现不适症状,必定要早就医,并在医师的辅导下进行医治。

*本文版权均属腾讯医典一切,未经授权,制止媒体转载。转载事宜请联络腾讯医典微信大众号。

*欢迎我们查找重视“腾讯医典”微信大众号(Dr_TXyidian),获取更多有用医学知识。也欢迎我们转发本文至朋友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