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握五行运转规律让你的身体更加健康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时间:2018-04-06 23:20:09  阅读:6828+ 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鲍蕾

 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人认识自然、解释自然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,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,对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影响。在医学家医学实践的基础上,五行学说逐渐发展成为中医诊断时一门重要的学科,而在《黄帝内经》中,将五行学说和中医学理论相结合,用来阐明人体内部生理疾病、病理呈现以及外在环境的相互关系,以此来指导临床诊断、治疗和护理,据此,形成了中医五行学说,成为了中医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。

  一、 五行的基本概念

  (一)五行的概念

  五行,指的是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这五种基本的物质形态及其运动发展的变化。

  古代哲学家认为,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是构成世间万物的基本元素,世界上所有事情的表象都是这五种物质运动变化发展的结果。古人把宇宙中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归纳到五行的范畴之中,用五行的相生、相克、相乘、相侮运作关系,来解释说明其运动生成变化发展的规律,这一规律被称为“五行学说”。

  (二)五行的特性

 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劳动中通过对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这五种物质的运作规律进行观察,并进行抽象的概括属性。

  以金来说,金具有变革的特性,后引申为凡具有收敛、整洁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,都归纳在金的范畴。同样的的特性,木具有曲直、积极向上、向外舒展的特性,后来引申为具有生长、升发、疏通一切的性质或作用和现象,都归纳在木的范畴;水是具有滋润一切、向下流动的特性,引申为凡是具有寒凉、滋润一切、向下性质或醉哦用的事物和现象都被归纳在水的范畴;火是具有温热、上升、向上发展的特性,后引申为凡是具有温热、升腾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都被归纳在火的范畴;土是具有生长万物的特性,引申为凡是具有生长、承载一切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纳在土的范畴。

  (三)事物、现象的五行归纳

  中国古人依据五行学说运动发展的规律,运用取象比类法和推演法,将自然界所有事物和现象,以及人体生理、病理的现象,归纳在五行学说中,形成了五大体系。

  以自然界来说,在万物生长方面,有五化特性,即生、长、化、收、藏;而在方位方面有五方特性,即东、南、中、西、北。以人体来说,在五脏方面,有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这五个特性;而在情志方面人有怒、喜、思、悲、恐这五种特性。

 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,有好多民间的传说,关于红眼病有很多的理解,因为红眼病传染很强,有不少人甚至认为红眼病只要看一眼就会传染。对于这个传说是否是事实呢?那么让三九养生堂的小编告诉你,一起来看看吧。

  对于民间的各种传说,红眼病看一眼就会传染吗?经研究表明,许多专家据此介绍,这种说法其实是缺乏科学依据的。

  民间对红眼病有很多的理解,因为红眼病传染很强,有不少人甚至认为红眼病只要看一眼就会传染。

  那么,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?红眼病看一眼就会传染吗?专家介绍,这种说法其实是缺乏科学依据的。

  在民间人们所说的“红眼病”,其实就是指是传染性结膜炎,其又叫暴发火眼,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炎。

  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,可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两类,其临床症状相似,但流行程度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结膜炎为重。

  红眼病多是双眼先后发病,患病早期,病人感到双眼发烫、烧灼、畏光、眼红,自觉眼睛磨痛,像进入沙子般地滚痛难忍,紧接着眼皮红肿、怕光、流泪。

  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,不易睁开。

  对那些严重的患者来说,会伴有头痛、发热、疲劳、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。

  红眼病是“急性传染性结膜炎”的俗称,又叫“火眼”或“红眼”,是人们对具有眼睛发红、结膜充血(或出血)、分泌物增多的急性流行性细菌性或病毒性结膜炎的统称。

  红眼病全年均可发生,以春夏季节多见。

  人们对各种红眼病普遍易感,得过红眼病的患者也会再次染上红眼玻通常的人患上红眼病,如不及时隔离、治疗和预防,在一两天内全家会被感染,甚至在短时间内造成幼儿园、学校的流行。

  研究认为,只有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才会患玻为预防红眼病,

  专家介绍说,红眼病其实是一种角膜炎症,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两类。

  我们可以看出,红眼病能够传染主要是因为细菌或病毒的的感染所致的,如果红眼病要出现传染,也必须让别人接触到这些细菌或者真菌才行。

  二、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

  1、五行相生

  生,指的是助长、促进。相生,是指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之间存在着某一行对另外一行的促进作用。五行相生的规律为:木生火、火生土、土生金、金生水、水生木,生我者为母,我生者为子,以水生木来说,水为木之母,木为水之子。

  2、五行相克

  克,指的是克制、制约。相克,是指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之间存在着某一行对另外一行的制约作用。五行相克的规律为:木克土、土克水、水克火、火克金、金克木。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具有“我克其他”,“其他克我”两方面对对对关系。“我克其他”是我所胜,“其他克我”是我所不胜。因此,五行的相克关系,又叫“所胜”和“所不胜”的关系。

  五行相生相克维系着五行之间的动态平衡,这是自然界正常现象,人体内五行的相生相克,也属于正常的生理活动。

  三、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

  (一)说明了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

  1、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

 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五脏(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)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,以五行的属性来概括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。我们耳熟能详的几句话,肺属金;肝属木;肾属水;心属火;脾属土,就是根据五脏运转不同,从而对应不同的身体器官。

  2、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关系

  (1)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

  肝木藏血以济心;心火之热以温脾;脾土化生水谷以充肺;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;肾水之精以养肝。

  (2)五行相互克制的关系

  肺金清肃下降,可抑制肝木的升发,防其太过;肝木的疏泄,可以克制脾土的停滞;脾土的运化,可以防止肾水的泛滥,防止心火亢盛;心火的温热,可以制约肺金的清肃太过。

  (二)解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

  五行学说是可以用来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关系,“木火刑金”,是指肺金不但不能制约肝的升发太过,反被肝火所伤,出现咳嗽等症状。木乘土,表明了肝病传脾,这样的说法,都可以用五行相生、相克、相乘、相侮来解释的,也表明了在病理上,它们是有关联的。

  (三)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

  五行学说在医学诊断上的广泛应用,主要是根据五脏、无色、以及脉象变化进行分类联系的,再结合中医看病时候的望、闻、问、切四诊方法,根据五行学说理论来推断病情或作出诊断,如常见的脸显红色、口中味苦,这大多是心火亢盛。

  病症的发展过程中,一脏之病通常会波及到其他的脏腑。因此,除了要对病人的病变进行治疗外,还要根据五行学说的运转规律来调节各个脏腑之间的关系,防止疾病的恶化。

  结语:五行学说不是歪理怪论,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,是经得起时间推敲的辩证思想体系,也是中医整个系统中最基础的一部分。五行学说代表了中国古人的聪明智慧,在今天的社会中,依然可以运动其解决许多问题。